十堰“乡村文艺社”培植文艺种子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1-07-27 16:24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QQ图片20210727154751_副本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金勤 特约记者 刘铁林 吴楠)7月26日,十堰市文联把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文艺社”的牌匾正式授予竹山县宝丰镇新茶村。

据了解,根据文艺惠民和文艺品牌影响力评判,去年年底,十堰市及竹山县、房县、郧西县同时被中国文联和湖北省文联树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全国、全省试点市、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堰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文化塑市”决定指引下,十堰市文联精心设计谋划,率先在三个试点县择优挂牌“乡村文艺社”,在实施文艺惠民工程和文艺服务供给上变“送”文艺为“种”文艺,第一时间践行《乡村振兴促进法》赋予的“支持农业农村农民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制作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让农村精神生活丰富起来,把精神当田种,把文化当粮管,让诗词歌赋音舞书画在农民自家田野激荡,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变观众为演员,变读者为作者,变偶然分享为常态化生活方式。

QQ图片20210727154809_副本

宝丰镇新茶村是施洋烈士故乡,位于女娲山下,以旅游和种茶为主导产业,经过五年多的脱贫攻坚战,这里已经在物质上消灭了绝对贫困,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仍然不够丰富,年轻人宁愿进城打工,也不愿建设美丽新乡村。在乡村振兴工作阶段,十堰市文联、十堰军分区、中石油联合工作队决定改变这一现状,利用各自优势变送物送文为种物种文。

种文就是依各文艺类别要求,甄别各村基础特点,设置一个具有发展基础的文艺门类进行培植。以“六个一”配置为抓手,即授予一块“乡村文艺社”标牌,推举一套由社长、社员组成的文艺班子,建立一套传学帮带培训机制,形成一套村民主导,专家指导的创作评比制度,组织一场以县为单位的年度精品展,举办一期市级年度展演,评出一批市级年度星级文艺社进行动态管理。从即日起,先从三个试点县培植先锋文艺社,再逐步向全市推广。在实施中,十堰市文联将十个文艺家协会与乡村文艺社结对,将对口开展培训的班次和人数台帐,纳入协会年度评优指标。

在当天的授牌座谈中,新茶村和宝丰镇干部群众深切地说:“乡村文艺村”要做的事情正是我们村镇干部群众想做的,这在我们村镇“十四·五”规划中也有表述,但是不太明确,没想到文联的想法和我们想要的这么合拍,做法又这么明白,真是瞌睡遇到枕头——正是时候”。

编辑:黄燕

推荐阅读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