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老年朋友如何守住“钱袋子”?警惕三种常见骗术

时间:2022-06-08 16:26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王逸雯 通讯员 鲍娓娓)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进网络世界,但由于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够,面对各类量身打造的骗局,往往更容易落入圈套。

近日,十堰六旬老人李女士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上海市公安机关的“民警”,告知她名下的银行卡涉嫌“洗黑钱”,要求她添加“张警官”的微信,以便查清楚银行卡里的资金是否涉嫌犯罪。

随后,李女士便添加了自称是“张警官”的微信为好友。“张警官”向李女士发送了一个链接,点进去后发现上面显示“最高人民检察院”网页。她在“张警官”的提示下输入案件查询号码,出现一张“全国通缉令公告”,上面写有她的身份信息、联系电话以及犯罪行为。诈骗嫌疑人再以证明李女士与本案无关为由,让她把自己所有钱款转到办案人员指定的安全账户,进行资金调查。

在看到自己准确的身份信息时,李女士慌了,便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要求,分5笔6万余元转到了对方指定账户。

过了几天,李女士发现已联系不上这位“张警官”,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前去报案。

市公安局张湾区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徐伟介绍,这些诈骗嫌疑人,以“公检法”人员身份与受害人联系,能够准确地说出被骗人的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等基本信息,并提供虚假的“通缉令”“逮捕令”“判决书”等,让被骗人产生心理恐惧。随后,要求受害人把名下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核查账户”,实施诈骗。

民警提醒广大市民,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进行办案调查,不存在“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员核查资金、转账汇款等。老年人若收到此类信息,一定要和家人多商量,有疑惑可咨询附近公安机关,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一些诈骗虽然老套,但因老年人法律意识相对较低且容易恐慌,所以骗子屡屡得手。在此,民警介绍三种常见的养老诈骗套路,提醒广大市民提高防范意识。

三种常见养老诈骗套路

套路一:谎称代办社保、养老金类骗局

诈骗分子首先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犯罪,对受害人进行恐吓,之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可以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并以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广大老年人在办理社保相关业务前,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有关参保政策,多和子女家人商量,保持必要的警惕心,不要相信非正式渠道的代办骗局,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套路二: 非法投资理财项目骗局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推销高收益理财产品、进行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及传销等花样百出的手段进行诈骗。他们以“高回报、高收益”投资为噱头诱惑老年人,诱导老年人投入资金,甚至以享受提前返利等形式诈骗老年人拉人投资,进行非法集资或是诈骗。

警方提醒,老年人在使用聊天软件时,一定要谨慎!如果遇到不认识的人申请加好友,在不确定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不要通过其申请;更不要随意加入任何群,尤其是各种投资理财、低价购物相关的群。购买理财产品要到正规金融机构才安全可靠。

套路三:提供养老服务骗局

诈骗分子会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以投资养老公寓、绿色农场或投资其他相关养老项目为名,承诺给予高额回报或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诱骗中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诈骗分子先是告知老年人可以投点小钱试试水,在支付数月分红后,再欺骗老年人将养老钱全部投入,最终导致投资的老年人血本无归。这类以投资养老公寓、绿色农场项目为由的非法集资骗局也在不断更新,稍有不慎就会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警方提醒,日常生活中,子女们要多与老年人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防止被骗,万一被骗切勿责备,尽快报警,及时止损。

编辑:李亚光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