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房华 通讯员 徐明国 卢宇)“喂!110吗?我们银行这儿有位老人要取款15万,疑似遭遇诈骗,请帮忙处理!”
6月23日,一老人在银行,称要取款15万现金给在省外上学的外孙送去,银行工作人员感觉不对劲,经劝阻无效后赶紧拨打了110报警,接警后民警火速赶至事发银行。
“钱是我自己的,我有我的用处,如果银行不取钱,我把钱转走算了。”当民警到达现场时,老人情绪很激动。
经了解,当日大约上午9点左右,老人来到银行排队,当轮到老人办理业务时,她告诉银行工作人员要取现金15万元。
银行工作人员见老人一次性取这么大数额的现金,第一时间感觉老人可能遭遇了诈骗,但问其取款的用途时,老人拒绝给予明确答复,不管银行工作人员怎么问,老人始终不说明取款的原因,最终银行工作人员选择报警。
经民警多次询问,老人称外孙在海南海口上初二,要把现金给外地的外孙送过去。民警认为理由很不充分,且很不安全,于是要求老人给女儿打个电话,老人再次拒绝。无奈之下,民警通过银行记录查询到了老人女儿的联系电话,其女儿称:“不知道母亲取钱的事儿,而且孩子上学和生活也不需要钱。”
但其女儿告诉民警,因母亲一个人在十堰居住,她们长期不在身边,前期通过亲戚了解到母亲有可能参与了一种叫“教育基金”的产品投资,称投资回报率高,疑似被诈骗。
获悉情况,民警接着继续给老人做工作,称已经跟其女儿商量好了,暂时不取走现金,转存一年定期,等到外孙明年毕业后再把钱给外孙送去。
最终老人采纳了民警的建议,当场将15万元现金转为一年定期,为老人止损住15万元,消除了被诈骗或携带大量现金的安全隐患。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