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警方最新发布!这几种案例一定要看

时间:2022-07-05 17:26 来源:十堰长安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暑假来了,骗子又开始盯上家长的钱包,通过各种诈骗方式让人上当受骗。十堰市公安局张湾区分局梳理了近期辖区发生的案例,提醒大家千万别上当。

“女儿”想报“清华培训班”?

家长被骗5万

6月12日下午,市民李先生收到“女儿”的QQ信息,说“清华大学教授”来学校开设培训班,她想报名,这样就有机会参加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并让李先生赶紧跟学校教务处“黄主任”联系。李先生与“黄主任”沟通后,了解到培训费三门课程需5万元。于是,他立即转去了2万元培训费,并催着妻子回家,将剩下的3万元转给“黄主任”。

但在随后和女儿班主任联系时,班主任并不知情,李先生这才意识到被骗,立即报了警。

老人执意取15万给外孙

民警及时劝说,避免损失

6月23日,一老人在银行称要取15万现金给在外地上学的外孙送去,银行工作人员感觉不对劲,经劝阻无效后拨打了110。

十堰市公安局张湾区分局汉江路派出所民警赶到银行,多次询问取款用途,老人不正面回答,坚持要取走15万元。随后民警耐心给老人做思想工作,让老人暂时不取走现金,转存一年定期,等到外孙明年毕业后再把钱给外孙送去。最终,老人采纳了民警的建议,避免了金钱损失。

为了防止上当受骗,十堰市公安局张湾区分局整理了4种骗局,大家要警惕!

1、警惕“校园贷”诈骗

骗子常常以办理校园贷需要缴纳保险金为由,诱骗学生转账汇款;或者以“无条件”“低利息”等话术,诱骗学生借贷,制造违约的假象,并威胁学生偿还巨额的违约金,本质上无异于高利贷、套路贷。

☞警方提醒: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不要在网络借款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贷款和购物;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

2、警惕冒充熟人诈骗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随机拨打电话、发送好友申请,编造虚假信息,冒充好友、同学甚至亲戚,谎称遇到困难,需要借钱应急,诱使被害人汇款、转账。

☞警方提醒:无论是QQ、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还是手机短信收到“熟人”发来的转账消息时,一定要拨打对方电话进行核实,如对方称电话已换号或停机,应联系其朋友再次进行核实,以防钱财两空。

3、警惕招生诈骗

骗子常伪造公文,利用家长不了解特长加分、艺考、军校招生、自主招生等政策,谎称有高校的“内部指标”或者“计划外指标”,只要出价合理,就保证录取。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花钱上学”的骗局,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

4、警惕助学金、奖学金诈骗

骗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奖学金等名义,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诱导学生到ATM机进行转账操作。

☞警方提醒:如遇到发放助学金及奖学金等情况,应先向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以免上当受骗。

编辑:姜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