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今日高温天气持续,降水降温正在路上
本月5日以来,我市出现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南部的竹山、房县7日开始持续在37℃以上。11日开始由于处在北方雨区的南部边缘,我市北部云系较多,一定程度抑制了高温,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高湿,9日以来全市平均气温高于30℃,平均相对湿度在70%以上,昨天出现全市范围37℃以上高温天气,最高竹山达41℃,平均气温也达到了34.2℃。
14日最高气温分布图
预计7月15日我市大部多云到晴,最高气温37℃以上,南部地区达39℃以上,今晚到明天受降水系统影响,大部多云有雷阵雨,北部局部有短时强降水。
7月16日最高气温也将有所回落,北部32~33℃、南部36~38℃。
7月17日副热带高压再度加强,最高气温有所反弹,大部晴到多云,局部阵雨或雷阵雨,最高气温36~38℃。
7月18至22日副热带高压南落,我市将迎来大范围降水过程,高温天气明显缓解。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竹溪:
今天白天多云到晴,夜间局部雷阵雨,27℃~38℃;
16日:多云有雷阵雨,25℃~36℃;
17日:晴到多云局部雷阵雨,24℃~34℃;
郧西:
今天白天多云到晴,夜间局部雷阵雨,28℃~38℃;
16日:多云有雷阵雨,24℃~32℃;
17日:晴到多云局部雷阵雨,25℃~33℃;
郧阳:
今天白天多云到晴,夜间局部雷阵雨,29℃~38℃;
16日:多云有雷阵雨,24℃~32℃;
17日:晴到多云局部雷阵雨,26℃~34℃;
十堰:
今天白天多云到晴,夜间局部雷阵雨,28℃~38℃;
16日:多云有雷阵雨,26℃~33℃;
17日:晴到多云局部雷阵雨,27℃~35℃;
竹山:
今天白天多云到晴,夜间局部雷阵雨,28℃~39℃;
16日:多云有雷阵雨,24℃~38℃;
17日:晴到多云局部雷阵雨,25℃~34℃;
房县:
今天白天多云到晴,夜间局部雷阵雨,27℃~39℃;
16日:多云有雷阵雨,25℃~36℃;
17日:晴到多云局部雷阵雨,26℃~34℃;
丹江口:
今天白天多云到晴,夜间局部雷阵雨,29℃~38℃;
16日:多云有雷阵雨,26℃~33℃;
17日:晴到多云局部雷阵雨,28℃~36℃;
相对湿度:今天50-85%,明天50-100%
7月16日入伏,今年三伏长达40天
小暑节气过后,天气愈加炎热。明日,我市将进入三伏天,这也预示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到来,“上蒸下煮”的模式正式开启。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三伏天将长达40天,其中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也就是民间俗称的“俩中伏”。
最炎热的时段即将到来
自7月7日进入小暑节气后,许多市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天气越来越热。确实,从近期天气情况看,进入小暑节气后,我市多以晴好天气为主,还出现过40℃以上的高温天气。气象数据显示,10日,我市的最高气温出现在竹山,为41.1℃。13日,我市的最高气温再次出现在竹山,为39.9℃。在最高气温不断走高的同时,最低气温也在攀升,早上和晚上也越来越热。
从明日开始,我市正式迈入三伏天,这也是一年中温度最高,且潮湿、闷热至极的日子。今年三伏长达40天,属于“加长版”的三伏天。那么,为什么有的年份三伏天只有30天,有的年份则是40天呢?专家介绍,在我国,“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一般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历书规定:“夏至三更便数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3个庚日便开始进入伏天,而夏至后的第4个庚日是中伏的起始时间,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就是末伏的开始时间。
所谓的“庚日”就是带有“庚字”的日子,我国古代采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日序,其中庚日总共有6个,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庚日与庚日间隔10天,所以初伏和末伏规定时间是10天,而中伏的长短直接决定三伏天的长短。由于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今年,6月21日为夏至日,这一天是“乙巳日”,往后数的第3个庚日是7月16日,因此今年的入伏时间就为7月16日,是三伏天的起点。再往后数10天为7月26日,这是夏至日后的第4个庚日,也就是中伏开始的时间。今年的立秋时间在8月7日,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为8月15日,也就是末伏的起始时间。
由此可见,今年的三伏天总计有40天,其中初伏为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中伏为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末伏为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因此,今年在中伏之后还会再闰一个中伏,中伏的期限被延长至20天,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俗称“双中伏”或“俩中伏”。
三伏首日,我市以闷热开场
我国民谚有言:“三伏天,伏天伏地,热似火,不伏不行。”意思是说到了三伏天,上有骄阳暴晒,下有地热蒸腾,炙热如火烤,真是让人“不服不行”。
那么,三伏天为什么如此炎热呢?对此,气象专家介绍,首先,夏至后,太阳直射点虽然在向南移动,白昼时间慢慢缩短,但是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依然大于地面辐射到空中的热量,地面的热量一天比一天高。在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将累积到最大。其次,三伏天主要吹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海风大大增加了空气湿度,而水的比热容大,潮湿的空气能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三伏天往往会感到非常闷热,给人一种黏糊糊的感觉,极易发生中暑的现象。另外,三伏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日照充足,晴朗少云,下沉气流加上强辐射的双效增温作用,天气变得异常酷热。
从我市的天气情况看,三伏天首日,我市为多云有小阵雨天气,由于空气湿度增大,因此天气会显得很闷热。
为何自小暑以来,我市天气会一直炎热呢?对此,湖北省气象局的专家介绍,自7月7日以后,我省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达3—5天,十堰、襄阳、黄冈等地最高气温达37℃以上。专家解释,这主要由于从7月9日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西升北抬,导致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受其控制,所以出现了大范围晴热高温天气。
专家预测,在17日之前,我省大部分地区还是将维持35~38℃的高温天气,局部地区的最高气温将会超过40℃。预计本轮高温天气在17日之后将有所缓解,18—20日我省将迎来一轮降水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将降至30~33℃,对前期高温天气有一定的缓解。但随着空气湿度的加大,闷热也会加重。总之,今年的三伏天依然是高温高湿的趋势。
三伏天要防暑,更要防寒
俗话说:“进入小暑,上蒸下煮”,再加上进入三伏天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会接踵而来。因此,三伏天要健康养生,需要把握“防暑更要防寒”的原则。
在防暑方面,市民要注意,三伏天要减少白天的外出时间,特别是午后,最好不要出门。其次,要多喝水。因为在三伏天人们容易出汗,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引起脱水,从而导致中暑的发生。另外,在三伏天如果需要出门,要注意做好防晒工作。
在防暑的同时,市民还要做好防寒工作。一些市民认为,三伏天只需要防暑不需要防寒,其实这是个误区。在三伏天,相对于防暑,防寒更加重要。这是因为在伏天,人体内的阳气达到一年的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这个时候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而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甚至洗冷水澡,过度贪凉很容易导致寒气入侵,从而累积下了病根。因此,在三伏天要注意少食寒凉之物、避免冷风直吹,注重保护好颈椎、咽喉和后背,以帮助抵御寒气。
2022年三伏日历来了,本周末启动“蒸烤模式”
7月16日正式迎来入伏,2022年的三伏天一共40天,三伏在小暑和大暑节气之间,正值盛夏酷暑,多地开启“蒸烤”模式,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
今天,湖北省仍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局部高温可达40℃以上,明天(周六),湖北省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上线,气温小幅下降。
17~18日,湖北省南部中到大雨,北部阵雨或雷阵雨。
19~21日,湖北省将迎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气温逐日下降。
20日前后,大部地区最高气温有望降至30~33℃,酷热天气将得到缓解。
今年夏天为啥这么热?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北半球夏季高温热浪事件日趋频繁,全球变暖是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国家气候中心相关专家表示,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
多人确诊热射病专家紧急提醒
7月14日,记者从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等多家本地医院获悉,今年入夏以来,已陆续接诊了多例热射病患者,多为户外工作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接诊热射病的患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主任龙利表示。武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喻莉介绍,科室已陆续接诊了几例热射病的患者,有的患者体温甚至达到了46度。
一些人往往容易将热射病等同于一般中暑,而“轻视”了它的严重性。对此,喻莉主任介绍,根据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轻度和重症中暑三类。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天气出现乏力、大汗、头痛、头晕、眼花、口渴、恶心等症状。轻度中暑除了先兆中暑的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灼热或湿冷、体温升高至38℃以上。重症中暑会出现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甚至休克,体温超过40℃。热射病其实是极重度中暑,如果不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哪些群体易患热射病?喻莉主任表示,热射病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一般非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在湿度比较大的、环境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在婴幼儿、老弱病残人群,劳力性热射病的也可以发生在青壮年人群中,尤其是从事户外运动或高温劳动,体力劳动的情况下。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热射病?多位专家表示,热射病送医时都有这些表现: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开始时大量出汗,然后出现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嗜睡、惊厥、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呼吸浅快、脉搏快而无力,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功能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衰竭等,甚至导致死亡。
来源:十堰天气、湖北气象、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十堰晚报等
编辑:董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