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林 通讯员 王玮 索志杰)为积极应对疫情冲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堰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全面贯彻落实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各项措施,聚焦市场主体“痛点”“堵点”“难点”,通过“真金白银”让利于企,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用政策扶持替企业“松绑减负”。为充分激活市场消费氛围,在参与全省各类促消费活动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创新纾困方式和举措,创新活动模式和内容,结合十堰实际做好“自选动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方案》,唤醒十堰城市烟火气,激发消费市场潜力。张湾区“夜市养成记”、茅箭区“越夜越美丽”等活动如火如荼,切实发挥了消费对于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1至6月,十堰消费市场回暖趋势明显,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6.1亿元,同比增长4.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三,位居全国前列。此外,全市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十堰城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做好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和重点行业助企纾困的实施方案》《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细则》《关于做好企业一次性扩岗补助工作通知》《十堰关于加快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方案》等十余项政策措施,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应,为企业“松绑减负”。
用金融纾困为企业“搭桥铺路”。推动金融系统减费让利,发挥财政金融联动作用,开展“两进两送”(进园区、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活动,统筹安排服务业企业纾困资金和融资应急资金,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开展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信用培植提升、首贷拓展、“楚天贷款码”推广应用、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制、信用贷款发放六大专项行动,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纾困帮扶。以i武当平台为依托,打造掌上一站式金融服务,想方设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继续加大对受疫情影响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人员金融支持力度,围绕交通物流、文化旅游和餐饮零售等市场主体的特点,引导银行为企业定制个性化金融产品,对资金周转困难但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实行不压贷、不限贷、不抽贷、不断贷。1至7月,发放信用贷款16.96亿元、6476户;融资担保5.83亿元、162次;推荐重点企业58家、名单内企业获贷9.43亿元。
用定制服务让企业“轻装前行”。在服务业普惠性纾困扶持方面,按要求做好减税降费免租等相关政策,1至7月,为2237家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2727.94万元,减征减免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六税两费”等税收3.61亿元,为12445家企业减轻失业保险缴费负担5280万元,为7592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4825万元,支出防疫补贴1.42亿元。在“个性化”服务定制方面,针对不同行业出台不同帮扶举措。交通运输业方面,调整实施十堰城区高速“点对点”限时免费通行政策,在增强城区路网通行能力,缓解城区高峰期交通压力的同时,有效化解万达路口等交通节点高峰期拥堵,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时间内物流成本,今年以来,降低运输车辆通行181万元。文旅体育业方面,专就旅行社发展制定纾困若干措施,对重点客源市场推介、文旅广告推介等给予补助,落实研学旅行等有关规定,鼓励旅行社惩戒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集体活动,进一步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更大力度地激发和保障市场主体活力。
编辑:陆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