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集《最好的时代》是由刘国权、蒋凯宸等执导,李恒建、肖小目等担任编剧,陈星旭、胡冰卿领衔主演,王学圻、俞灏明、刘琳、张晨光、柳岩等特邀主演,湖南电视节目中心、株洲市湘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当代工业青春励志剧,于2024年9月12日在十堰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晚间剧场播出。
该剧是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2018-2022年百部重点剧目之一,以中国高铁机车的发展进程为时代背景[5],讲述了李延峰(陈星旭 饰)、林真一(胡冰卿 饰)、谭靖州(俞灏明 饰)三位时代青年齐心协力研发高铁新技术,让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舞台的励志故事。
剧情简介
2019年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上,江车集团研发团队核心成员李延峰、 林真一、谭靖州携最新型高速动车组“江城之星”高调亮相。时间倒回到高铁飞速发展的2015年,因与门泽尔公司长达两年多年的合资谈判陷入胶着,江车集团决定让林真一带队的项目组提前三个月试车,以拿下莱恩西订单。与此同时,就读于莱恩西大学的李延峰阴错阳差下成为了此次试车的驾驶员,并认出了莱恩西试车负责人正是自己少年时的暗恋对象林真一,但是没想到试车失败,李延峰追随林真一回到国内,而此时的林真一倾心于江车青年一代领军人物谭靖州。回国后,李延峰暗暗帮助林真一将机车修复完成,并帮助江车维修上海城轨机车,与此同时谭靖州与门泽尔代表斗智斗勇周旋多时,门泽尔质疑江车利用李延峰掌握的门泽尔技术修好上海城轨机车,在谈判上提出非竞争性附加条款,让谭靖州和江车无法接受。急需证明自我价值的江车员工,在林真一的带领下承接了云莱国的高速列车制造订单,李延峰为追爱也一路跟随,云莱国地险气闷,极不适合高速列车运行,为能成功拿下订单,李林二人克服重重困难,不仅实现技术突破,两人的情感萌芽也初见端倪。经历了莱恩西试车、云莱国订单、地铁机车抢修等事件后,江车集团下定决心,停止跟门泽尔的合资谈判,坚定不移的走自主研发道路。云莱国项目经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整体提升了中国江车机车技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引起国际关注。此时,更大的难题摆在了江车面前——全面实现列车提速(江城之星),集合各界优秀科研人员一起,攻克技术难关,成功突破转向架技术、电机技术等一系列世界机车技术创新难题,实现我国列车大提速,一步步将江车高铁引向世界技术舞台的高峰,向世界证明中国自主研发技术的强大实力。
剧集评价
该剧是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2018-2022年百部重点剧目之一,以我国高铁机车的发展进程为时代背景,见证中国高铁人的成长与国家高铁研发技术的蜕变,是一部反映时代主旋律的正能量影视作品。
《最好的时代》用独特视角讲述了中国铁路新一代青年工程师在老一辈铁路人的带领下,弘扬自主创新及大国工匠精神,刻画了新一代青年工业人的拼搏和担当,推动了中国高速铁路迈上划时代的新台阶,讴歌了高铁动车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敢于担当的精神。
《最好的时代》不同于以往观众对于工业题材作品的刻板印象,能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将一个个热血故事通过精炼又不乏干货的形式串联起来,让人们一步步感受中国高铁的蜕变与成长。该剧运用江车与门泽尔的合资谈判,明白“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唯有每一步走得足够扎实才能获得公平的合作;运用云莱订单的竞标,见证时代青年的力量,年轻工程师有能力挑起新时代研发的大梁;运用莱恩西城铁脱轨事件,体现高铁人的责任与担当,无惧流言、敢于认错、勇于承担就是中国高铁人的优秀品质;运用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研发竞标,目睹“中国标准”的不断突破,以更高的标准来约束、要求自己才能爆发无限潜力;运用非洲合作项目竞标,全方位了解中国高铁,除了速度之外我国的产品运营和服务也同样在努力。
《最好的时代》把镜头对准铁路轨道交通行业的普通工作者,以时下年轻人易接受的方式传递当代青年的热血拼搏与家国情怀。该剧融合了青年奋斗成长与现代工业题材,以年轻工程师的独特视角,再现了中国高铁自主研发的艰难历程,弘扬了自主创新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体现了新一代青年工程师的拼搏与担当。相比以往的行业剧,该剧不仅增添了商战、职场、工业硬核的话题,同时融合了友情、爱情等多方面符合年轻受众消费习惯的元素,而“成长”与“传承”的核心主题,更是贯穿于高铁现代化跨越式发展中,以高铁现代化跨越式发展为背景,以高铁引向世界技术舞台的高峰为轴线,书写了一部高铁事业“成长”与“传承”的主题画卷。在这部作品里,浓墨书写的人物“成长”经历,奠定了烈火青春的主基调。可以说,剧中的每一位年轻人,都是“成长”主题的载体。该剧所有人物的塑造和成长的表达,最终都传递了一个主题:在国家和民族遭遇困难之时,年轻人应该肩负起怎样的责任。
《最好的时代》让业界发现,受众开始关注与物质进步、产业进步、科学进步息息相关的重工业题材。工业文化逐步回归大众、吸引大众,或成共识。尽管该剧在剧情逻辑、人物塑造、文化深度等方面,不是尽善尽美,但全剧以题材优势、思想优势、情感优势而成为深得受众关注、业内关注及社会关注的影视作品。在这个剧中,人们欣慰地看到,如此重大的国际化重工业项目,都是由一批年轻人操控完成。剧中人物年轻化的把控与塑造,不但符合时代发展的现实,也展现了中国科学发展的真实。因此,该剧不但以工业题材吸引了受众的眼球,也以青春励志的奋斗精神迎合了受众的情趣。从该剧的风格和节奏来看,创作者不仅认识到了这类题材的弱势,并对此进行创新与突破,获得了一定的收获与回报。如,该剧在风格上实现述事节奏的平行切换,以柔对柔,以刚对刚,刚柔互补,刚柔相济,让受众的感受既痛快又清甜,从而营造出一个特色化的故事环境。该剧受众不难发现,诸如此类的剪辑方式多不胜数,以至形成独有的个性风格和艺术格局。也正是这种创新思维,才使得原本枯燥的工业题材显得光鲜亮丽。 该剧的创作与探索,对筑建当代工业文化体系而言,是一个重要贡献。该剧的创新与播出,让新时代的新工人形象进入了受众新视野,也让新时代的新工人形象走上了新舞台。笔者坚信,新时代工业影视作品将会以新姿态迎接新环境,不仅让人们喜欢它,关注它,爱护它,而且让人们培养它,塑造它,完善它。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