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迎来通水十周年。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各大媒体纷纷聚焦这一伟大工程,讲述十年来,南水北调世纪工程背后的故事。
当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有关情况。截至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地区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工程沿线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无论是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优化水资源配置方面,南水北调已经成为北京、天津等北方许多城市的供水生命线,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在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综合水质保护措施,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及以上。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从长江调水,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十年来,源自丹江口水库的清澈水源,沿着长达1432公里的输水渠道,奔流不息,一路北上,抵达广袤的华北平原。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北京日报、湖北日报等各大媒体纷纷聚焦这一伟大工程,讲述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及十堰在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中的使命与担当。
编辑:李亚光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