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提能力,强作风,创一流。为进一步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充分发挥政策解读的积极作用,更好推进政策落实落地,切实帮助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从1月3日开始,《周五面对面》栏目推出特别节目《局长说政策》,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来到节目现场,为大家详细解读各项惠民惠企政策,并且现场答疑解惑。
参与本期节目探讨的嘉宾是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锐,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丽妍,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严彬。
主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是2024年十堰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那么目前这项政策的推进情况怎么样呢?首先通过短片了解一下。
适老化改造 改到老人心坎上
这两天,高龄老人王汉云的家里发生了新变化,床边装上了安全护栏,床头也安上了求助铃。张湾区车城路街道田沟社区居民王汉云说:“给我配的有残疾车、安全椅,太阳出来时可以坐着轮椅出去晒太阳。”
82岁的王汉云患有肢体二级残疾。2024年,张湾区民政局和田沟社区共同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改造方案并组织实施。王汉云说:“如今睡觉安稳了,不容易翻身掉床,由于我患有冠心病,容易心梗,现在只需按一下求助铃,家人就可以赶来帮我。”
居家适老化改造是十堰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民政部门针对符合条件的老年群体居家养老需求定制改造方案。2024年,全市已完成改造3807户,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主持人:从短片中可以看到,2024年已经完成适老化改造3807户,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请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浩介绍下这项政策是如何推进的?
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浩:市委、市政府从2022年开始,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并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由政府免费提供改造服务。三年来,累计完成改造8524户。2024年,市民政局先后向上争取资金1620万元,完成3807户居家适老化改造和8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62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50家幸福食堂项目建设,超额完成年度指标任务。
主持人:现场也邀请了很多群众代表,我们来看看他们对于居家适老化改造这项政策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的。
茅箭区五堰街道燕林社区居民 郭春梅:我们对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特别关注,但是对这一块又不是全面了解,能否请张局长具体解释一下改造项目到底包含有哪些?
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浩:居家适老化改造聚焦老年人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等功能性需求,围绕“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功能,通过对地面、墙体、居室、厨房、卫生间等施工改造。市政府提供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共有7个全额补贴基础项目,若干自费改造项目,其中:基础项目包括地面防滑、高差处理,卧室安装床边护栏和抓杆,卫生间安装扶手、淋浴椅,配置手杖和防走失装置。
茅箭区五堰街道柳林新村社区居民 赵丰岐:具体有哪些群体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
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浩:政府提供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主要有三类人群,一是城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经济困难人群中的高龄、失能、留守、残疾老年人家庭;二是计划生育特别扶助、优抚对象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三是80周岁及以上的独居、空巢、孤寡等其他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
茅箭区东城开发区天津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杨勇:能详细介绍下高龄、失能、残疾、留守、空巢老年人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浩:政府提供的适老化改造有严格的政策性,其中对于困难家庭政策人群做了详细的规定,高龄老年人指年满80周岁的老年人;失能老年人指按照《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评估认定为轻度、中度、重度、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残疾老年人是指持有残疾人证的老年人;空巢老年人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同一个村(社区)居住的老人;留守老年人指子女长期(半年以上)不在户籍地,身边没有赡养人或者赡养人无赡养能力的老年人;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是指独生子女发生伤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就业方面的政策。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目前十堰在稳岗促就业方面政策推行情况如何、覆盖面怎么样?成效如何?
稳岗政策 “稳”住就业基本盘
2024年毕业的杨蓓蓓通过招聘进入了湖北佳恒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外贸销售,经过学习培训,目前她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杨蓓蓓说,自己学的专业是英语,刚好和外贸业务对口,来到公司上班后,人社部门还给她发放了1000元钱的就业补贴。
市人社部门除了为高校毕业生发放个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促进大学生就业外,还将稳岗返还政策作为稳就业的重要抓手,前不久,佳恒公司就收到了一笔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
湖北佳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继介绍,2024年公司新招入职了一批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让公司免申即享了11.13万元的稳岗补贴,帮助企业缓解了压力。
同时,人社部门还聚焦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这段时间,张小芳就正在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接受育婴师培训。学员张小芳说:“学习育婴师技能无论是选择带宝宝从事家政服务还是进入母婴行业工作,它的发展范围都很广泛,同时,掌握多项技能还可以提升个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主持人:在2024年6月,本栏目就报道了助企稳岗促就业节目,各地各部门也是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千方百计稳岗保就业,目前总体效果如何?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金锐: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大学生留回堰2万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千多人,发放各类惠企资金、助企贷款资金24亿元,为1.4万家企业减征失业保险费1.2亿元;为1.1万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5100多万元,稳定就业岗位16万个,建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超市、零工驿站101个,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的就业服务需求。
主持人:关于就业政策方面,观众有什么问题要提问?
湖北三环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 陈家麟:公司计划招收10名新员工,请问在稳岗用工方面,企业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金锐:一是可以延续实施失业保险费降至1%的政策,同时,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按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采取免申即享方式直接返还企业(其中小微企业按60%返还);二是在支持企业扩岗上,对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的企业,按照每1人补贴企业2000元;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大学生和16—24岁的失业青年,每1人补贴企业1000元;三是是在金融支持上,金融机构可以对企业发放稳岗扩岗贷款,单笔授信额度最高可达3000万元;四是在技能人才培养上,对新招录员工可以开展岗前培训,按每人5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对开展新型学徒制或新技师培训的按每人5000元标准补贴企业,同时,还配备人社专员及时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招聘、政策解读、岗位信息发布等等方面“全链条”的服务。
主持人:关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有什么想要咨询的?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生 张书瀚: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计划今年到民营企业就业,请问在这方面可以享受哪些待遇补贴?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金锐: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了10万名大学生留(回)堰计划,一是对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全日制大学生,按博士8万元、硕士或“双一流”本科毕业生5万元、普通本科毕业生1.2万元、大专生5000元的标准,每年发放生活津贴,连续发放3年;二是对在十堰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可在就业地申请人才公寓;三是是对毕业五年内在十堰就业创业的全日制本科生,可申请“武当人才卡”,享受出入境、文旅健身等服务;四是推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打包办”,依托已建成的4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高校毕业生提供1次政策解读、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和1次培训或就业见习,实名制帮扶。
创业者 蔡奇辰:我是武当纯阳湖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人,2022年大学毕业从武汉返回十堰,带领创业团队返乡进行创业,想咨询一下,当地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哪些政策上的扶持?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金锐:一是对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或外出返乡创业人员,可免费参加创办企业、改善企业、扩大企业等创业培训;二是对返乡创业的个人或小微企业,最高可分别申请30万元、5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按贷款实际利率的50%予以贴息;三是对返乡入乡创业符合条件的,每人可申领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四是对在校大学生或是毕业5年内大学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可以参加全省的创业项目评审,评审通过后可提供5—50万元的无偿资金支持。
主持人:接下来关注跟乡村建设有关的政策。农村厕所改造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农民切身利益,近年来,十堰把农村厕所作为“乡村建设六件事”之一强力推进,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群众的幸福感。
农厕改造 “改”出乡村新文明
改善农村厕所条件,既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也能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在茅箭区茅塔乡,当地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行水厕入户改造。康家村村民王玉家就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方便厕所。同样,在郧西县箭流铺村,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厕所改造,该村通过树立一批“示范户”,以此来调动群众户厕改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郧西县河夹镇箭流铺村党总支书记刘会国说,当初有部分农户认为改厕没有必要,但在实地参观并了解改厕后的实际效果后,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配合力度也增强了。
郧西县河夹镇箭流铺村村民王年学说:“以前的厕所一进去就臭烘烘的,又没有水冲,厕所改造后既方便又干净。”
主持人:目前农村厕所改造这项政策在全市推进的总体情况如何?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苏丽妍:近年来,十堰把农村户厕改造纳入到“乡村建设六件事”、市级的十大民生实事,同小流域综合治理、“五无乡镇”创建,清洁家园行动等相结合,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农村户厕改造15677户,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的123%,累计建改农村户厕达到了59.4万户,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了到94%,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
主持人:对于农村厕所改造这项政策,群众还有什么问题想要提问?
郧西县安家乡十王寺村村民 江兴啟:我想把家里的厕所改造一下,请问怎样申请,补贴标准是多少?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苏丽妍:关于户厕实施改造的对象,就是有农村户籍、在本地能够长期居住,并且以前没有享受过户厕改造补贴的农户都可申请。具体的申请流程是由本人向村“两委”进行申请,村“两委”对申请改厕资格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乡镇进行审批,乡镇批复后就可启动实施改造;厕所改造可由农户自行改建,也可请施工队签订协议进行统建,建设完工要申请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就可领取补贴。具体补贴标准由国家和省对每户无害化厕所补助1000元,各县(市、区)会根据地方财力以及申请改造的模式给予1000—3000元不等的补贴。
郧西县安家乡十王寺村党支部书记
何吉丰:请问一下我们村前期实施了部分厕所改造项目,村民特别满意,但是还有一部分村民没有进行改造,但是老百姓想改造,是否可以继续进行厕改?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苏丽妍:可以实施。目前十堰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还有待提升,对于尚未参与过、且没有享受过户厕改造补贴的农户,都可以申请无害化的改造。
郧西县安家乡有水沟村党支部书记 乔金花:我们村有的地方村民居住比较集中,有的地方村民居住比较分散,还有一部分村民本身就缺水,针对种情况我们该如何进行改厕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苏丽妍:这是一个户厕改造模式的问题,在这里简单介绍几种供选择。一是在水源丰富、自来水已经入户,并且排水方便,村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采用的是水冲式厕所模式,由多户联建大三(四)格化粪池或者兴建小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二是在水源相对丰富但排水困难,居住较为分散的地区,采用户用小三格化粪池;三是城郊区直接将生活污水排入到城市管网;四是在一些比较缺水,并且冬天易冻的地区,像郧西县目前正在探索的水旱交替式的这种模式,就是夏天用水丰富时用冲水式,等到冬天易冻时,采取封闭式的蹲便器。
主持人:接下来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就医方面的政策。为了持续改善群众的就医体验,市卫健委创新推出了免费代泊车、一次挂号管三天等十项便民举措。
十项便民措施 提升就医体验
近日,市民蒋女士因为身体不适急需就诊,在太和医院门前排队等候时看到“免费代泊服务”的提示牌后,便找到安保人员帮她停车。
市民蒋幸云说:“我看这里有免费代泊停车的,就给安保人员打了电话,两分钟就停好了,这项服务非常好,为市民提供了方便。”
从2024年起,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免费代泊车服务,为急诊就医、身体不便者提供免费代泊车、预留专用车位、引导停车等便利停车服务,让群众入院就医更方便、更快捷。同时,十堰还在全省首创推出“一号管三天”举措,让群众复诊更方便。前不久,市民李女士因咳嗽到人民医院就诊,当天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第二天拿到检查结果后就直接复诊,无需重新挂号排队。
李女士说:“以前检查结果当天出不来,第二天还得重新挂号排队看医生,很麻烦;现在“一号管三天”的政策非常人性化,拿到检查结果就直接找医生看,非常方便。”
主持人:十项便民举措,目前在全市各大医院推行的情况如何?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严彬:市卫健委率先在全省推出了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十项措施,目前十堰6家三甲医院完成了与省内81家三甲医院的线上检查结果互认,也同步推进了二级公立医院和医联体内的公立医院的线下互认。据初步统计,全市互认检查检验结果近6万人次,为群众节约费用接近900余万元。同时,推进了全省全市的数智化病理试点工作,市太和医院、丹江口市第一医院和竹山县人民医院率先完成第一批试点,对上联通省级病理平台,实现了全省病理学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据测算,病理诊断的时间由原来的5至15天缩短到3至5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主持人:目前十项便民举措出台之后,对医院诊疗服务方面有哪些直观的感受?
市太和医院医务处常务副主任
张宇强:十项便民措施出台后,不仅方便了医院,也方便了患者,特别是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市太和医院已经完成检查结果互认近2000余人次,合计50万元。但是在互认的日常工作中,有时系统会产生一些卡顿,对工作造成不便,如何才能实现系统的优化?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严彬:关于系统卡顿问题确实存在,据了解,全省有81家三级医院,还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实现线上的互认,由于各医院上传的数据量比较庞大,作为新开发的系统,在初期运行阶段确实可能会遇到各种小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也非常重视,有专班及时进行沟通,快速响应。
群众代表
梁惠:我之前在太和医院就医时,第一天挂的号是呼吸内科,第二天去耳鼻喉科,在就诊时他们又让我重新挂号,我想问一下,这个是不是不符合“一号管三天”政策?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严彬:“一号管三天”是指患者在首次挂号就诊以后,若因检验或者是检查等报告没有出来,未能在当天完成诊断或治疗,可以在3天以内携带报告的结果,返回当时就医医院的同一科室进行续诊,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再次挂号。对于刚才提到的先到呼吸科再到耳鼻喉科,跨科室就诊,或者是跨院区就诊的这种情况,仍然需要重新挂号,这也是共同维护诊疗秩序的规定。
群众代表 胡克武:前段时间我朋友的孩子因为肺炎去市人民医院就诊,当时拿着县医院的检查结果,但是医生还是让他复查了血常规和肺部CT,请问现在的检查结果可以互认吗,医生为什么又让他复查?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严彬:这种公立医院到上级医院就诊,可以采取线下互认的办法,但是具体的互认规定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实施互认。像小孩子的肺炎病程变化快,病情的发展演变也比较快,医生会根据孩子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重新检查,并不是拿到医院的检查结果就可以直接互认,同时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国家规定以下几种情况是不予互认的:①因病情变化,检查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不符,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②检查检验结果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变化较快的;③检查检验结果对于疾病诊疗意义重大的(如手术前、输血等重大医疗措施前);④患者处于急诊、急救等紧急状态下的;⑤涉及司法、伤残及病退等鉴定规定的。
主持人:接下来请四位领导谈一谈,下一步有什么工作措施,让这些好的惠民惠企政策持续落实落地?
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浩:一是2025年,市民政局将计划完成不少于3000户的适老化改造任务;二是支持非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从2025年1月1日起,老年人子女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1次,用于居家适老化改造,资金不少于5万元;三是十堰将建成“智慧养老”信息系统,并加以推广利用,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让居家养老服务 “触手可及”。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金锐:市人社局将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围绕“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发展,加大对就业容量大的企业予以稳岗扩岗政策支持;帮扶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聚焦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强化技能培训的市场导向;用好创业担保贷款的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拓展“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功能,推广“零工超市”就业模式,打造城乡“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苏丽妍: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针对山区地形地势复杂,改造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难点问题,严把技术申报、模式选择、质量安全、运营维护四个关口,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好一个,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农村户厕改造这件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小事办好办实。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严彬:市卫健委将继续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扩面提质工作。一是加快实施22家公立医院的信息化改造,力争尽快实现线上互认,进一步扩大互认的范围,让更多的项目纳入互认;二是积极谋划2025年改善就医体验的新措施,新办法,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难点问题。卫生健康委热忱欢迎广大群众和患者对我们的工作加强监督,多提宝贵意见。
主持人:非常感谢四位领导对政策的详细解读,也感谢各位部门代表、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的积极参与。我们相信通过这两期“局长说政策”特别节目,一定能够不断拓宽政策的宣传渠道,增加政策的知晓率、覆盖率,让大家可以更好地享受政策带来的福利,也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好政策落地实施。
编辑:陆兴敏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