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郭梅 通讯员 杨涛)2025年5月,房县向芯蕊全国少年(U16)女子拳击锦标赛80公斤级比赛获得季军。这份荣耀,源自她不屈的脊梁,更源自体育赋予她的那颗百折不挠、日益强大的心脏。
稚肩担重荷:苦难中萌发的倔强嫩芽
命运的第一次重击,在向芯蕊尚年幼时便已落下。2023年,父亲被肺结核和糖尿病缠身,反复住院,家庭的顶梁柱骤然倾斜。哥哥外出打工,母亲为了支撑这个家,更为了女儿能继续学业,日夜奔忙在出租车的方向盘后。生活的重压,没有给这个女孩任何缓冲的余地,她几乎是本能地挺起了稚嫩的肩膀。
清晨的灶台边,她踮着脚淘米煮饭;冰冷的水池旁,她的小手搓洗着一家人的衣裳;猪圈里,她熟练地拌料喂食;楼下昏暗的角落,她一次次弯腰抱起沉重的柴火,小小的身影在楼梯间往返穿梭。为了帮补家用,她甚至成了母亲酿造黄酒的小帮手。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她,反而像山石间的种子,硬是在夹缝中倔强地探出头。她最心疼的是母亲。无论母亲多晚收车回家,灶台上总有一份女儿用心捂着的温热饭菜。多少个夜晚,她默默地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心疼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悄悄擦干,化作无声的陪伴。这份超越年龄的担当与深沉的爱,是她面对一切磨难的原始动力。她曾悄悄告诉小姨:“我天天都在悄悄训练!”——这份“悄悄”里,藏着改变命运的渴望,更藏着不让母亲担忧的懂事与坚强。
体育筑心桥:汗水浇灌的不屈之魂
体育,为向芯蕊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门,更成为她锤炼心性的最佳熔炉。最初接触跆拳道,源于那份纯粹的热爱。每天清晨六点,当山村还在薄雾中沉睡,她已独自踏上前往县城训练的路途,风雨无阻。这份坚持,仿佛是她对抗命运的最初宣言。
一次在宜昌的比赛,成为她人生的关键转折。宜昌市总教练和拳击教练敏锐地发现了这块璞玉,锲而不舍地向她伸出了橄榄枝。面对这难得的机遇,向芯蕊和父母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让她去体校接受更专业的训练。体校的生活是枯燥而严苛的:天未亮的晨练、上午的文化课、下午高强度的集训、晚上的自习……时间被精确分割,汗水成为最熟悉的伙伴。然而,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捶打中,体育的魔力开始显现。
体育训练,远不止是体能的提升。每一次筋疲力尽时的咬牙坚持,每一次动作不达标时的反复练习,每一次对抗失利后的自我反思……这些经历,如同无形的刻刀,一刀刀雕琢着她的心性。她变得更加坚韧,明白了什么叫“坚持到底”;她学会了专注,在枯燥重复中寻找突破;她直面挑战,在失败中汲取力量而非沉沦。母亲那句带着心疼与期望的箴言“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成了她心中的最强音。她深知,文化课的路或许崎岖,家庭的困境难以速解,唯有在这条布满荆棘的体育路上拼尽全力,用汗水和意志去搏一个未来,才是对母亲辛劳最好的回报,也是自己唯一的出路。这份认知,让她的目光愈发坚定,意志如钢铁般淬炼成型。
行动铸精魂:以血肉之躯为家筑梦
这份淬炼出的钢铁意志,在今年7月15日经历了一次最严酷的考验。在宜昌体校的一次高强度训练中,向芯蕊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急救,当晚十一点多,刚拔下针头,她就接到了湖北省队要求一线运动员立即赶赴五峰参加封闭式“魔鬼集训”的紧急通知。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复“收到!”, 没有片刻休息,她拖着尚未恢复的身体,星夜踏上了征程。这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她内心钢铁意志的具象化——为了梦想,为了家庭,再苦再难,也要挺住!这份行动,是她对“砥砺前行”最震撼人心的诠释。
拳台之上,向芯蕊的每一拳都饱含深情。那精准的刺拳,凝聚着她为母亲分担重负的急切渴望;那勇猛的迎击,是在为那个风雨飘摇的家筑起更坚固的围墙。她将对家人的爱,化作了赛场上永不枯竭的动力。母亲节时,她将平日省吃俭用攒下的零花钱,化作一条闪亮的项链送给母亲——这微光,是她对如山母爱最温柔也最有力的感恩。她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朴实话语:“自己要努力,做最强大的自己!” 正是体育赋予她的信念——强大自己,才能守护所爱。这信念,已深深融入她的血脉,成为她最耀眼的精神图腾。
崭露锋芒时:房县力量闪耀全国赛场
全国锦标赛的季军桂冠,是向芯蕊交给生活最响亮的答卷,也是房县体育精神的一次璀璨绽放。这枚沉甸甸的金牌,让她被省队慧眼识中,踏上了更高水平的竞技平台进行系统锤炼。
向芯蕊的故事,是体育“筑心”最生动的教材。生活的苦难,曾是她沉重的负担,却在体育的熔炉中,被锻造成了支撑她向上的阶梯。艰苦卓绝的训练,不仅强健了她的体魄,更锻造了她远超同龄人的坚韧、冷静、专注和永不言弃的“冠军之心”。每一次挥汗如雨,每一次咬牙坚持,每一次跌倒爬起,都是心性的锤炼与升华。
编辑:张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