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这处遗址群破解景德镇瓷器全球化密码

时间:2025-08-12 11:55 来源:新华社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三洲四码头、四山八坞、九条半街

十八条巷、一百零八条里弄……

作为古代制瓷手工业城市

景德镇每一个空间都因瓷而生

独特的街巷肌理、建筑特色如何形成?

城市考古、聚落考古成为突破方向

在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

联合考古工作中

詹家下弄、刘家下弄等历史街区考古

揭示了明清城镇的空间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睿说

寻找古代路网成为主要发掘目的

城墙、道路、重要建筑是城市考古的重要因素

古代景德镇虽不是政治城市和军事要地

但其沿河建窑 因窑成市

进而形成便于商业运输的道路交通网络

XxjxzxC007001_20250811_CBMFN0A002

刘家下弄的现代道路下

找到了两条向西延伸的古代道路

考古工作者综合遗迹、出土物分析认为

景德镇自明清以来逐步形成了制瓷手工业城镇格局

或有了生产、生活和商贸的功能分区

一条2米多高的下水道

被认为形成于清代中期以前

在清代晚期经历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

修缮后的第二期遗迹为砖砌券顶式结构

到近现代仍在城市运行中发挥作用

XxjxzxC007001_20250811_CBMFN0A004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秦大树认为

下水道的沿用体现了

当地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

与较高的工程水平

这一成熟的市政工程

为区域的原料存储、商贸往来

提供了保障

也是景德镇发展成手工业城镇的

重要见证

这种“利旧”理念还体现在詹家下弄

先民们将大量瓷业废品填平地势落差

再通过踩踏形成了

该区域内最早的城区里弄道路

这些瓷业废品中带有

“康熙”“宣德”“成化”等款识

为道路遗址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个区域出土的“余庆堂仿古制”

“奇石宝鼎之珍”等斋号、雅玩款识瓷片

实证景德镇“官民竞市”的产业生态

XxjxzxC007001_20250811_CBMFN0A003

联合考古发掘总协调人、故宫博物院

研究馆员王光尧说

联合考古将景德镇视为一个数百年间

因瓷业而兴起的中心聚落进行思考

关注该聚落因瓷业生产造成的

分工和人群的差异

瓷业的发展还塑造了这座城市的

建筑特色和文化信仰

也让象征海洋文化的天后宫

在这个不沿边不沿海的地区出现

在天后宫遗址点

考古工作者揭露出

明代至近现代多期建筑遗存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丁雨说

过去认为天后宫遗址始建于康熙年间

而发掘证明其建设历史可以前推到明万历时期

恰好与隆庆开海及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兴起相吻合

这也是新航路开通后

福建商人来到景德镇参与瓷器全球贸易活动的实证

XxjxzxC007001_20250811_CBMFN0A005

这些早期“景漂”留下的精神印记

共同见证了“千年瓷都”的全球化底色

也体现了这座手工业城市独有的精神特质

开放且包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景德镇正是因包容而发展成为“瓷都”

其生产技术和产品也不断适应时代变化

并引领时代

孕育出璀璨的人类陶瓷文明

策划:万方 王子晖

统筹:袁晗

记者:袁慧晶

文案:别培辉

鸣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故宫博物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新华网

新华社江西分社

联合出品

编辑:万林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