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盖率攀升至91.16%,活立木蓄积量年均增长超2%……”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神农架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一连串振奋人心的数字勾勒出这幅“华中绿肺”的活力图景。
近年来,神农架林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理念,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
生态屏障越筑越牢 绿意深处藏匠心
“森林资源管护全面加强,为华中地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林业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宏波的话语里满是自豪。如今的神农架,森林覆盖率增至91.16%,活立木蓄积量实现年均增长2%以上,生物多样性系数稳定在81.18。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化林修复等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350余万株,修复退化林32.7万亩,封山育林108.86万亩。连续45年无较大森林火灾、无重大森林病虫害和林业“四乱”问题。
何以取得如此成绩?答案藏在护林员脚下3.2万公里的巡查轨迹里。
今年上半年,护林员巡查里程超3.2万公里,排查林缘交错区、线路通道“树障”区、老旧配电设施损毁区等森林火灾隐患1400余处,整改率达100%;坚持“火种寄存”和扫码进山制度,缴存火具428个,并通过举报奖励机制动员全社会监督;开展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进农户“五进”活动,覆盖群众17万余人次,群众森林防火意识全面增强。
答案藏在永不停滞的变革与创新中。神农架建立“无人机巡护+卫星热点监测+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火情监测全覆盖;推行“中心库+区域储备点”物资调配模式,调拨防火服、灭火设备等物资2841余件,基层应急能力全面提升。
如今,749种脊椎动物、4329种维管束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2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79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同编织出生物多样性图谱。
2024年以来,300多只野生动物在救助中重归自然,省级疫源疫病监测标准站的建成,让守护更添科学底气。
面对“不冒烟的森林火灾”,神农架以“组合拳”应对:80万头花绒寄甲化身“森林卫士”,3.6万株松树接受打孔注药,25公里生物隔离带竖起屏障,让重点区域华山松受害率骤降60%以上。“护松2025”专项行动中,木材企业排查、动态监测与护林员培训环环相扣,将疫情防控牢牢握在手中。
林长制激活新动能 古树名木绽新颜
4000余次巡林履职的足迹,13个涉林问题的妥善解决,见证着推进林长制的坚实步伐;“林长+”机制如纽带般串联起警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河湖长,绘就“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的生动画卷;150余条无人机航线与地面巡护相配合,1900平方公里山林尽收眼底,让守护既有广度更有精度。
2025年“清风行动”中,9起涉林案件的查处如利剑出鞘,斩断破坏生态的黑手,为野生动植物撑起保护伞。
古树名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延续着优质的生物基因,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根据最新普查结果,全区共有63.7万株古树名木,古树群15个,古树名木资源占全省的80%以上。
今年1月,《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林业管理局进一步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为古树名木制定“一对一”保护方案,实施“一树一证号、一树一医生、一树一监护、一树一铭碑、一树一经费、一树一档案、一树一监控、一树一方案、一树一文化、一树一考核”专项保护措施,实施一级古树抢救复壮项目和小微湿地修复项目,让这些“绿色国宝”在精心呵护中续写传奇。
绿色发展惠民生 生态价值节节高
天麻25万棒、淫羊藿3874亩、灵芝2万棒——“神农药谷”里,这些数字见证着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林下天麻与淫羊藿接茬种植试验的成功,如同打开一扇新窗,让绿水青山中长出“金叶子”。
兑现生态补偿资金3500万元,继续选聘生态护林员1900名,为农村提供1万余个务工岗位,推动实现政策性森林保险全覆盖,让“生态惠民”看得见、摸得着。
一个个重点项目为生态底色添彩:总投资3.8亿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重点实施退化林修复29.7万亩,封山育林102.86万亩,今年底将全面完成;湖北省丹江口库区水源地(神农架)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总投资为1.92亿元,实施低效林改造9.34万亩,现正全面开展业务培训,月底将全面开工;以水灭火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9786万元,拟在全区新建森林消防水桶、蓄水水箱600余个,有效蓄水1.62万立方,配备以水灭火配套设备、装备机具7448台(套),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基础施工467个,其中水箱基础228个,水桶基础239个,预计8月中下旬前完成施工;实施森林防火阻隔系统项目,包含668公里的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和282公里的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3.83亿元,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走在全省前列,森林火灾综合防治能力稳步提升。
站在新起点,神农架将以更高标准守护“华中屋脊”的生态明珠,让生物多样性之美浸润每一寸土地,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续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