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点亮长江”——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夜空中,数千架无人机与烟花表演、灯光秀共舞,以浩渺江天为幕布,在百米高空绘制出“星光”画卷。
看得见的光影盛宴,看不见的数据奔涌——由光纤网络、5G基站、物联设备、算力设施、数据中心、城市大脑等编织的数据天地网,让无人机、烟花、灯光等协同配合、整齐如一。
为了更好抓住数字经济浪潮,9月16日,湖北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第五讲在武汉举行——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高地。
数据有多重要?是未来竞争的关键要素
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到底有何神奇力量,以至于大家评价它是“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专题培训班上,三个故事让人直面感受数字经济的震撼力——
9月10日,教师节。阿里旗下高德地图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榜单“高德扫街榜”,用真实导航数据与芝麻信用重塑餐饮评价体系,该榜单上线首日用户突破4000万,让用户“用脚投票”淘汰刷分乱象。
泡泡玛特以小红书、B站、抖音等平台为抓手,构建了以“用户画像+购买行为+偏好标签”的数据链路,实现从“数据洞察”到“社群共创”,创造了年入百亿的商业奇迹。
在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毕业生招聘会上,招聘企业是否掌握数据资源,成为学生判断入职前景的重要指标。
有分析指出,当前,数字经济形成了以ABCDEFG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其中,A是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技术、C是云计算技术、D是大数据、E是生态、F是人脸分析技术、G是5G技术。以人工智能带动形成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数据是未来竞争的关键要素。”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认为,2015年实施的“互联网+”战略开启“连接革命”,2025年推进的“人工智能+”行动则开启“思考革命”。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算法、算力的协同创新,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既是数智化进程中的基础资源,更是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引擎。
数据对AI意味着什么?决定了AI能力上限
今年8月14日至17日,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光谷东智、朗毅机器人等湖北人形机器人企业战队参赛。其中,北京舞蹈学院与光谷东智联合代表队在群体舞蹈比赛中以92.54分夺得首枚金牌。
据专家介绍,让机器人学会一个动作或技能,需要约1万小时,这意味着要提供1万小时的数据供机器人训练。训练数据质量好不好,决定着机器人的“智商”。
“AI的未来不是模型越大越赢,而是谁最懂怎么喂模型、喂什么数据。”刘烈宏将大模型比喻成“超跑赛车”,将高质量数据集比喻成“高性能燃油”,没有燃油,再好的赛车也只能“趴窝”。因此,谁掌握了高质量数据或高质量数据集,谁就决定AI能力的上限。
数据集,英文名“dataset”,是浩如烟海的数据集合。评判数据集质量的优劣,即AI大模型是否读取就能用。这就像新闻记者给照片加文字说明,方便编辑和读者理解照片意思。
因此,数据集也需要采集、清洗、标注、测试等前期加工。加工者越细致、越专业,数据集的质量越高。如,医疗影像数据,主任医师的手工标注质量,大概率高于医学院大学生。
湖北省数据局介绍,目前,湖北已累计征集发布35个高质量数据集,数据模态涵盖文本、图形、图像、视频、结构化数据等多元形式,覆盖科学研究、工业制造、农业农村、智慧能源、交通运输、金融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教学、文化旅游、应急管理、气象服务、绿色低碳、公共安全、城市治理等14个重点领域。
刘烈宏建议,湖北要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共同培育“为优质数据买单”的市场共识,保障高质量数据合理获取和持续供给,将数据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如何以数据驱动人工智能发展?加强政策供给凝聚强大合力
就业“长”在产业上!
端茶倒水、用吸尘器清扫地面、整理超市货架、熨烫衣服、制作咖啡……在武汉东湖科学城的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一楼数千平方米的空间里,百款人形机器人“学员”每天都在学习不同技能。
这里分别搭建了工业、商业、办公、家居、实验室5个类别场景,细分为超市、酒店大堂、咖啡店、奶茶店、便利店、餐厅、公寓家居、会议室、实验室等14个真实场景,是全国首个全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工厂。这里不但是人形机器人的“学校”,也是湖北大学生实习就业的新平台。
湖北发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优势明显——
目前,湖北同时拥有发展人工智能的算力、存力、运力和绿电灯优势,总算力规模达1.59万P,算力综合服务能力居中部第一;16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为主导的科技力量矩阵,超过三分之一与人工智能有关;82位院士,有21位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院士;35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14所本科高校、104所职业院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或成立数字经济学院;建成全球最大无人驾驶测试区和国家级车联网先行区,25家国家级智能制造领域示范工厂领跑中西部;人工智能企业达到1215家,预计今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
此外,在“数字中国”版图,武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等一批国家级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枢纽节点在湖北扎堆。
以数据驱动人工智能发展,是一项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系统工程。当前,湖北正聚力支点建设,进一步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人才富集的创新优势,为全国数据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湖北智慧”和“湖北方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