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万古流芳。长江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水脉”,更是文明传承的“文脉”,9月24日“长江高端智库对话·2025”在武汉开幕,各专家、学者齐聚江城,围绕“十五五”时期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度对话。这场智慧交融的思想盛宴,必将为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描绘出一幅崭新的宏伟图景。湖北作为长江径流最长的省份,是长江文明形成的关键枢纽,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不断加强对长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极弘扬其独特魅力,深化文旅融合创新,推动长江文化走出中国、迈向世界。
湖北是长江文化的摇篮,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长江文化:从旧石器时代的郧县人头骨化石,到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从商周时期的盘龙城遗址,到楚文化的辉煌灿烂……湖北每一步的发展都深深镌刻着长江文化的印记。近年来,湖北在系统性保护中不断筑牢长江文化根基。譬如:通过建立长江文化资源数据平台,对古渡槽、古水井等历史水利工程实施“一物一档”动态管理,让三峡库区128处濒危文物通过数字化技术“永驻云端”。同时,湖北以立法为纲,推动《湖北省长江文化保护条例》纳入省级立法规划,建立26个部门联动的文化遗产保护联席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长江文化保护强大合力,让长江文化在法治轨道上稳健前行。
长江文化的传承不能止步于文物陈列,而需通过数字技术构建可感知、可交互、可传播的基因库。当前,湖北正借助创新科技手段,助力长江文化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走向世界。在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上,“数智编钟”、裸眼3D技术、无人机光影秀等前沿科技精彩亮相,实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长江文化研究院联合华为开发的“长江文明AI创作平台”,已生成《九歌·一梦千年》等数字艺术作品,将屈原的浪漫诗篇转化为沉浸式光影秀,让长江文化突破地域限制,在元宇宙空间中实现全球传播。科技,不仅让文物“开口说话”,更让长江文化真正“活”了起来,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薪火相传,更在于创造新的时代价值。文旅融合,便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密钥”,它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通过旅游载体实现文化传播,通过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文力量。一方面,要打造长江文化黄金旅游带,设计主题线路,开发体验项目,让游客在山水之间感受文化魅力;另一方面,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开发具有长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让文化可触摸、可体验、可消费。更重要的是,要讲好长江故事,通过影视、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展现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当代价值,让长江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长江奔涌,永不停歇;发展征程,未有穷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北应紧紧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筑牢长江文化根脉,以创新为引领,以融合为路径,赋能湖北高质量发展,让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湖北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余娜(武汉经开区)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