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十堰丨一山引领千峰秀 万水汇流四海宾

时间:2025-09-27 09:06 来源:九龙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4a501d0df43e4edcaabb14ca57e3695c_4016x6377

一山引领千峰秀 万水汇流四海宾 中国报业传媒2025文旅融合与媒体传播大会在十堰举行

8e1d15dfe4d972801f96c726c9270bcfa5fa8ef4

十堰城区高楼林立、群山环绕。

b7ca7cdc104754e68ad697eaa86623af96c0dd39

国家战略水源地,湖北十堰丹江口水库。 本版图片由通讯员 刘昆 摄

eb3b21240a8358678024a33070c2fe99de706112

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

12e57f92190a04e92543aae8b8dbbeaed2c900aa

十堰市竹溪县海拔千米的龙王垭茶园。

22cd5b1b6348f7655b5223ac1adee73f104185d5

武当山金顶雪景。

云海翻涌,晨曦为武当金顶镀上第一缕金光;碧水长流,汉江在巍巍群峰间蜿蜒如诗。这里,是仙山与烟火交织的灵秀之地,是自然同人文共谱的恢宏画卷。今日十堰,正以从容之姿、开放之态,向世界发出诚挚的邀约。

9月18日,中国报业传媒2025文旅融合与媒体传播大会在十堰开幕。来自中国报业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央媒体单位以及各省(区、市)的110余家新闻媒体单位近200人参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十堰拥有“仙山、碧水、汽车城”三张世界级名片,生态优渥、历史厚重、文脉绵长,具有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被誉为“大山里的深圳”。近年来,十堰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探索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山与城和鸣:从“一山独秀”到“全域绽放”

清晨的紫霄宫前,来自法国的皮埃尔与30余名国际学员正随道长练习太极。

“这是我第三次来武当山了。”收势后,皮埃尔微笑道,“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武当太极不仅是一门武术,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武当山,这座世界名山,如今正以全新姿态,成为撬动十堰全域文旅融合的战略支点。在“湖北旅游 武当突破”的引领下,十堰以超前视野重构“八百里武当”发展新格局,超前编制《大武当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总体战略》——环武当山观光度假环、仙山碧水风景游憩环、绿色产业与城镇发展环,三大圈层如涟漪般扩展,让山与城共鸣、文化与生态共荣。

科技为古老山川注入新活力:智慧导览将宫观“搬”入云端,5G信号直抵天柱峰顶,MR技术再现古建筑神韵;山下的槲梅溪谷民宿集群、遇真宫遗址公园、玄武湖国际康养基地相继落成,武当山机场即将开通国际航线……一场“山上增辉添彩,山下腾笼换鸟”的空间革命,正催生多元业态共生的文旅新生态。

跳出武当看十堰,一幅“全域绽放、四季可游”的画卷正从容铺展。竹溪武陵不夜城升腾市井烟火,房县黄酒节飘散醇厚浓香,郧西天河七夕流淌东方浪漫,丹江口水库映照碧波千顷——众多文旅IP串珠成链,点亮县域经济。2025年,丹江口市、茅箭区与郧西县携手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印证了十堰文旅深度融合的强劲实力。

从“为一山而来”到“为一城停留”,游客用脚步为十堰投票。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4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1.72亿元,同比增幅均超20%;武当山景区游客量突破千万,收入达103亿元。2025年全市力争接待游客1.7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777亿元,均增长20%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14.5%。

十堰已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美国际休闲旅游名城”“文旅振兴特别贡献奖”“最具综合实力景区”等多个与旅游相关城市荣誉。亮眼数字和荣誉背后,是104家A级景区、35个“国字号”品牌、51家星级饭店、3家等级民宿、103家旅行社和286家规上文化企业的坚实支撑。十堰,已稳稳站上全省文旅第一梯队。

文与旅共舞:从单一观光到多元体验

当夜色轻笼武当,《武当一梦》实景演出正以光影为笔、时空为卷,重现600年前明代大修武当的浩荡历史;而在百里之外的竹溪武陵不夜城,传统民俗与现代艺术在街巷中碰撞交融,成为鄂西北夜经济的一抹亮色。

文旅融合的触角,早已越过名山大川,深入城市肌理与乡野脉络。丹江口“南水北调号”游船承载国家战略的记忆,东风汽车博物馆用VR拆解工业文明的密码;茶园微马赛道在绿意中蜿蜒,郁金香文化节将田野绘成巨幅油画;西关印象、武陵不夜城等12个夜游项目点亮夜色,11个夜间消费集聚区人头攒动,“夜十堰”正释放出蓬勃消费力。

体育,成为串联文旅的新线索。郑钦文奥运折桂助推“中国网球之城”崛起;十堰马拉松吸引全网5亿人次关注,直接消费突破3亿元;全年承办国青女篮国际挑战赛等全国、全省体育赛事52场,“跟着赛事去旅行”已成为年轻群体的出游新风尚。

城市文景互融。串联奥体中心、健康步道、文博场馆等文体地标,打造“15分钟文体圈”,形成一步一景、步步皆景、移步换景的城市画廊。

乡村旅游同样热火朝天。各县市区高频举办特色节会,带动50余万脱贫群众共享旅游红利,走出了一条景美民富的振兴之路。

康养、智慧与文化,共同编织出十堰文旅的质感。龙王垭、太极峡等康养酒店相继落成,“武当养生·一席地方菜”“武当道医”品牌逐步打响;《黑暗创世纪》MR、《元炁武当》数字艺术馆等智慧场景投入运营,“数字武当”更拿下全省首张三维模型数据知识产权证书;《太和之音》非遗复排、千场惠民演出连年举办,“郧县人”走进历史教材,东风汽车博物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南水北调博物馆相继亮相——传统文化,正在创新中熠熠生辉。

质与品跃升:从湖北名片到世界窗口

今年5月,一架从首尔飞来的包机降落在武当山机场,120名韩国游客踏上太极问道之旅。这是“武当号”主题航班接待的第15个国际包机团,也标志着十堰文旅正式跃入全球视野。

十堰的国际化步伐,清晰体现在“迎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奔赴。今年3月,十堰代表团远赴柏林与马德里推介展演,《天下太极出武当》震撼全场,并与德国焦点亚洲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为进入欧洲市场打开通道。

近年来,十堰赴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设立45个武当武术海外推广中心。面向不同市场精准推出五大线路:东南亚“道教寻根”、欧美“功夫体验”、港澳台“祈福文化”等,有效触达海外受众。

品牌传播方式持续焕新。创新“网红+文旅”营销模式,董宇辉等百余名主播助力直播引流;“十堰武当号”航班与汉十专列纵横南北;高铁广告覆盖北京、深圳等重点客源城市;两届世界武当太极大会、首届全球旅行商大会成功举办;2025“神武峡”推介吸引22国旅行商实地考察,美国旅行商詹姆斯·威尔逊感叹:“这里山水雄奇,文化深厚,太极、道教与汽车文化交融,举世无双。”

服务提升从未停步。全省首个景区外币兑换点落户武当,境外支付便利化试点启动;多语种导览、标识与国际服务标准全面推行,让远客如归故里。如今,常年超万名外国人在此修习养生,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2.8天,省外游客占比57%,“祈福胜地 太极武当”形象深入人心。下一步,十堰将以武当山为龙头串联全市文旅资源,推行泛景区“一票制2.0”,推出10条特色主题线路、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条近郊游线路,提升10个文旅夜游消费街区、商圈,推出“十堰礼物”主题文创产品100种、打造10个文创旗舰店。

政策保障坚实有力。十堰每年设立不少于2000万元文旅专项资金,培育“多元化”融合旅游产品,助力产业跃升。未来三年,目标已然锚定:年接待游客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000亿元。

千峰竞秀,万水汇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十堰这支以山水为轴、以文化为墨的巨笔,正从容书写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辉煌新篇。山河不远,十堰邀世界同行;道韵长存,静待天下宾朋。 通讯员 闵波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