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秋韵,和乐同游。9月25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主办的2025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在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举办,开启了农文旅促振兴新赛道。
活动在展示谷城茶文化的歌舞《上茶山》中拉开帷幕,分“赏秋”·彩叶漫舞绘秋韵、“颂秋”·丰收田园乐悠游、“品秋”·金秋硕果丰盈颂三个篇章。来自北京、重庆、海南、湖北等全国各地的旅游推介官依次登台,向游客推介精品线路,充分展示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激发乡村消费新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谷城县全新打造的“温馨之旅、动感之旅、感悟之旅”3条线路入选2025全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线路。
参加活动的嘉宾和媒体记者实地参观了堰河村村史馆、民俗园以及下七坪村玉皇剑研学基地、熊家岗村生态白酒庄园、黄山垭村红色教育基地等,领略“1+7”大堰河共富圈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旅游发展中的创新实践。
全国性农文旅活动为何落地小山村堰河?
堰河不仅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确定为全省“两山”理念转化示范地。去年,该村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
30多年前,“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堰河村,山秃路断、水竭人愁,“巴掌田”贫瘠荒凉,村民吃粮靠供应、用钱靠砍山。时任该村党支部书记闵洪艳立下誓言:“人在,山在,绿色在。”
从此,堰河人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垃圾分类、茶企牵引、农旅融合为刃,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劈开一条绿色发展新坦途。
从“上山种茶”的农耕生活,到“下山开店”的商业觉醒,再到“三产融合”的共生之道,堰河人用生态优势激活发展潜能。
1200亩茶园化为有机绿洲,成为襄阳高香茶的原产地。延伸产业链,茶楼茶馆星罗棋布,游客体验制茶、观赏茶艺,领略茶乡风情。
在这里,乡村成为“可玩、可学、可消费”的复合空间,田地产出了文化与快乐,经济价值被重新定义。
堰河村创新打造“堰河香”农产品公共品牌,把“吃、住、行、游、购、娱”元素优化成诗意链条,成立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家家户户入股分红,每股收益率高达55%。
“打年货 游堰河”年俗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民宿+非遗、手工自助、山野农场等新的经营业态层出不穷;电商变成农田,手机变成农具,直播变成农活,千余人的小山村里人人都是“网红”,为家乡代言。
堰河村华丽转身,全球目光聚焦于此。
2024年,“世界因你而来——拉美地区记者湖北行”媒体团深入堰河探访,称赞堰河村创造了乡村振兴奇迹。湖北省领导前往堰河村实地考察,充分肯定堰河做法,将其确定为全省“两山”理念转化示范地。
今年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浓墨重彩报道了“两山”理念引领下的堰河实践。湖北省委宣传部启动“全媒看堰河”行动,《湖北日报》头条、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新闻》头条、《襄阳日报》头条等推出深度报道,解析乡村振兴“堰河模式”。
在堰河村的示范引领下,五山镇全域推进乡村旅游产业,“1+7”大堰河共富圈应运而生,共建共享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形成区域旅游示范带。2024年,7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跃上20万元台阶,6个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或4A级旅游景区,成为激活乡村资源的“金钥匙”。
今年8月,堰河村加入中国和美乡村共富联盟,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全国共富超市2号店将在堰河村开业,特色农产品将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从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蝶变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堰河实践充分证明:当生态融入血脉,荒芜可化乐园;当乡愁重新唤醒,每一寸土地都能绽放希望。
“我们正抢抓国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机遇,下定决心再造一个新堰河,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和美幸福的日子。”全国人大代表,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底气十足地说,堰河即将实现“五有六变”目标,即村里有金融、家里有资本、户里有硕博生、发展有产业、出行有房车,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产品变商品、“两山”变“红利”、振兴变高兴。
记者:童光辉,程备|通讯员:阮班明,陈渊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