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荆高铁 正式开通
古有襄荆道,马帮踏尘涉汉江;
今有银龙驰,高铁追风跨楚疆。
2025年9月28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南通道关键段——襄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这一天,千年古道告别“南船北马”的旧韵,荆楚大地奏响“风驰电掣”的新章;
这一天,宜城实现了“高铁梦”,襄阳“县县通高铁”的目标落地,“汉襄宜”湖北高铁环线闭环;
这一天,襄阳高铁网从“十”字撑架,正式织就“米”字枢纽——北接郑渝、南连沪渝蓉,一条钢铁动脉,正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力,为湖北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筑基。
9月28日,复兴号列车行驶在襄荆高铁上
巨龙跃汉江
织就南北通途
襄阳,一座被铁路牵引的城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汉丹、襄渝、焦柳3条铁路在此交会。铁轨铺就处,襄阳变身“川陕豫鄂的咽喉”,工业火种随之点燃——从全国工业明星城,到三线军工布点地,再到全国汽车新城,铁路是这座千年古城的“成长密码”。
“十三五”的春风里,襄阳再迎铁路建设“黄金期”。2015年起,浩吉、汉十、郑渝三条干线铁路接连开工;襄阳东站、枣阳站、南漳站、保康县站、谷城北站、动车所相继拔地而起。
2019年,浩吉铁路通车!汉十高铁通车!郑渝高铁襄阳东以北段通车!襄阳东站启用——襄阳,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襄阳从高铁“局域网”,一跃融入全国高铁“互联网”,成为当时湖北唯一拥有两条时速350公里高铁的城市。
襄荆高铁,为襄阳“米”字形高铁网,补上了关键一“撇”。
这条高铁,北起襄阳市,经宜城市,南至荆门市,正线全长约116.23公里,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省汉襄宜“金三角”高铁环线的骨干线路。
从规划到通车,每一步都踏得坚实——
2021年,《湖北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规划建设“襄阳—荆门段”高铁,蓝图绘就。
2022年9月28日,项目正式开工,12月宜城汉江特大桥首桩开钻,主体工程破局;2024年4月17日,全线铺轨贯通,9月24日鹿门寺隧道贯通,16座隧道全部“破壁”;10月30日,宜城汉江特大桥主桥合龙。
2025年4月,全线铺轨完成,静态验收启动;6月,接触网送电成功,联调联试开启;8月,运行试验展开;9月,试乘体验上线——两年多的攻坚,终让“银龙”跃汉江。
这条高铁结束了宜城不通高铁的历史,湖北首条高铁环线——“汉襄宜高铁环线”正式闭环。如今,襄阳东站汇聚了西武、郑渝、呼南三条高铁。
“我市铁路总里程将达到873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铁,形成‘四纵三横’铁路网络。”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波表示,襄荆高铁的开通运营,让襄阳都市圈与宜荆荆都市圈快速联通,让襄阳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联动鄂西北的作用更好发挥!
匠心破万难
铸就钢铁丰碑
宜城汉江特大桥
从开工到贯通,从铺轨到联调,襄荆高铁的建设节点,始终以“加速度”刷新。每一寸钢轨上,都浸透着襄阳“上下一条心”的汗水。
2022年9月开工以来,省、市领导靠前指挥,市发改委牵头统筹,沿线政府、参建单位拧成“一股绳”,以“铁打襄阳”的劲头,破难题、闯难关,把“不可能”变成“能做到”。
用地报批是项目开工的“第一关”。市发改委会同沿线政府挂图作战,22天完成土地报批,同步推进用地腾退、房屋拆迁、管线迁改。
此外,税务部门“一对一”“点对点”宣传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提供纳税辅导。自然资源部门指派专人负责,提供全链条、全流程的服务保障……这背后,是“一切为了项目”的担当,是“拧成一股劲”的协同,更是襄阳人“想干事、能干事”的精气神。
沿线各地紧跟节奏,纷纷拿出硬招实招,为项目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宜城市组建专班锚定征迁难点,“一户一策”解难题;上门讲政策算明账,卸下群众思想“包袱”,全力创优服务环境。
南漳县压实包保责任,干部沉一线摸底数、盯进度;直面征迁难题逐项攻坚,按时交地清场,为施工扫清障碍。
东津新区聚焦用地要素,以临时用地规范管理破瓶颈;坚持“项目吹哨、部门报到”,当好“服务员”全程护航项目。
这是一条凝结无数智慧与汗水的钢铁长廊。襄荆高铁桥隧比高达84.7%,其中桥梁69座、隧道16座,施工难度“硬核”。
隧道里,地形复杂如“迷宫”。施工方用物联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搭起隧道“产学研培训中心”;联合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探索智能化建造——让“黑暗隧道”里,亮起“科技之光”。
汉江上,宜城汉江特大桥主河槽桥长576米,是座矮塔斜拉桥。主桥悬浇节段,用上国内领先的8米大节段造桥机——这是汉江上“首次”用此技术,创新之花在此绽放。
联调联试,是高铁安全的“试金石”。“12个大专业、34项检测指标,要靠试验列车反复跑、反复测、反复调。”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综合技术科科长张晶说,66天里,1759列检测列车跑出4.3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多!所有指标必须全部达标,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静态验收3164个项点,累计检测数据5万多条!”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工务段荆门西客专线路车间党支部书记张桓自豪地表示,“我们干的是‘毫米级精细活’,高铁轨道平顺度,必须控制在0.5到1毫米内!”
电力是高铁的“心脏”。牵引变电所要把220千伏高压电,转换成27.5千伏专用电,通过接触网送向动车组。
“我们建了高铁办电群,报装流程一次说清,需求及时响应,进度实时跟进。”国网襄阳供电公司营销运营中心业扩报装班项目经理袁竞业说,供电部门提前两个月倒排计划,协助办手续,最终提前十个工作日送电——为联调联试留足了时间。
襄阳企业也主动“参战”,注入“本土力量”: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科工装备公司,生产5400余吨接触网钢结构,撑起高铁“电力骨架”;湖北韵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VIP座椅电控系统,30秒完成整列车座椅转向——让旅客出行更舒心。
从桩基开钻到主桥合龙,从隧道贯通到接触网送电,每一个节点突破,都是“政企协同、上下一心”的成果;每一次进度提速,都彰显着襄阳“干成事”的魄力。
高铁启新程
激活襄阳未来
两名乘客在襄荆高铁复兴号G6855首发列车上拍照
襄荆高铁,不只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经济线、文化线、民生线。
它串联起“黄金网”:向西接汉十高铁,向北连郑渝高铁,向南通荆荆高铁、汉宜铁路——既让汉襄宜“金三角”高铁环线闭环,又衔接沪渝蓉高铁武宜段、宜兴高铁,织就湖北主要城市群的“大环线”。
“高铁环线的开通,能让汉襄宜‘金三角’辐射力更强。”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表示,襄荆高铁向北联动中原城市群,向南对接长株潭,向东融入长三角。
“襄阳与宜昌,这两座省域副中心城市,时空距离拉近了!”市发改委二级调研员、省人大财经委咨询专家李地宝表示,襄荆高铁开通后,襄阳至荆门通行时间从90分钟压减到30分钟,至荆州从3小时缩至1小时,至宜昌也仅需1小时左右,“时空压缩了,交流协作就多了,能推动汉襄宜‘金三角’一体化,助力湖北高质量发展;更能让襄阳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更好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通全国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通道,向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迈进!”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高铁一通,活力奔涌!
文旅融合,喜迎八方客。
自高铁开通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襄阳推出以“高铁+景区”为主题的系列惠民活动。全国游客凭高铁车票可享受多家景区门票减免及消费优惠。
精品线路,畅游襄阳。
“我们精心策划了50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了襄阳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襄阳市旅行社协会会长王俊丰表示,三国文化游线路将带领游客走进古隆中、襄阳古城等著名景点,感受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韵味。
消费升级,经济腾飞。
“联合91家餐饮、72家住宿单位推出了针对荆门、荆州消费者的优惠政策。”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胡建新介绍,商务部门将联合各县(市、区)策划开展80余场促消费活动,组织40家品质餐饮酒店开展“99元吃遍襄阳”活动。
实现“高铁梦”的宜城,也正在积极提升服务。
“欢迎南来北往的旅客来宜城尽情品尝美食,参观楚皇城、张自忠烈士纪念馆等景点。”宜城市运管所所长殷保金介绍,宜城站配套建设有农村客运换乘中心和城市公交客运换乘中心,可将到站旅客快速送达宜城8个乡镇、3个街道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高铁开通将成为文旅产业的‘超级加速器’、招才引智的‘强磁场’、提升民生福祉的‘催化器’”襄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刘颖浩展望未来,“便利的交通能极大推动襄城区游客数量增加,促进游客出行方式从‘过境游’到‘目的地游’的转变。”
“根据全省铁路建设部署,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预计今年底开通,西武高铁西安至十堰段争取明年6月开通。”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阮莉莉表示,届时,襄阳的高铁枢纽地位会更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会更集中——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湖北中部崛起,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注入更强动力。
钢铁巨龙驰骋不息,千年古城焕发新姿。
襄荆高铁的钢轨,铺的是“通途”,连的是“发展”,载的是“希望”。它不是终点,而是襄阳奔向未来的新起点——风正劲,帆已满,襄阳正乘着高铁东风,驶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航程!
汉水襄评
枢纽聚势启新程
枢纽星罗密布,大道气势如虹。9月28日,襄阳枢纽建设再传喜讯:襄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得中独厚”的襄阳,向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迈出坚实步伐。
襄阳位于汉江中游,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等古代贸易线路的重要节点。进入新时代,襄阳认真落实全省枢纽提能战略,加快“南港北铁”现代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汉十、郑渝、襄荆高铁相继开通,让襄阳形成“五向高铁”格局,全国性铁路枢纽城市的地位更加稳固。
作为自古以来的南北交通要冲,襄阳曾面临“流量易聚、价值难留”的发展困境。当“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形成,襄阳实现“流量”变“留量”的战略谋划,有了更充实的条件。
枢纽聚势,必须把通道经济转化为产业发展。高铁飞驰让游客往来更加便利,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讲好襄阳故事、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高铁通达也会让生产要素加速集聚,我们要围绕“五向高铁”,加快提升物流效率、畅通人才流动、深化区域科创协作,为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环境。
枢纽聚势,必须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随着高铁建设提速提质,襄阳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北部湾等经济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压缩。这要求我们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与国际国内市场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要素共享,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大交通引领大发展,强枢纽集聚强动能。从内陆要津到开放高地,从“得中独厚”到联结世界,襄阳这座千年古城,必将借“枢纽提能”的东风,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