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启动十堰市气象灾害(暴雪)IV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十堰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市今晚到明天大雪,局部暴雪,大部地区积雪3~5厘米,高山地区积雪5~8厘米,局部10厘米以上。25夜间到27日大到暴雪,累计降雪量20~30毫米,积雪10厘米以上。
根据《十堰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自1月22日17时启动十堰市气象灾害(暴雪)IV级应急响应。
启动暴雪灾害IV级应急响应后,请各成员单位严格执行《十堰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切实履行各自职责,落实防范暴雪、低温、冰冻等措施,开展应急处置各项工作。特别要加强交通管理,做好道路除雪除冰工作;做好城市供电、供气、供水;做好山区农村防雪、防冻保暖、供电供气供水和农业及山区农村等灾害防御工作。
十堰市气象灾害
应急指挥部
雨雪冰冻天气来袭,十堰市疾控中心提示市民朋友:增强健康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害!
健康提醒一:谨防冻伤
冰雪(冻雨)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因严寒引起的冻伤、冻僵、冻昏迷和冻死,最需要的预防措施是提供御寒防冻的衣被和设备,以及正确救治冻伤的技术。
1、如何预防:
为抗灾而在户外工作的职业人群和因灾滞留在户外的旅客,要注意以下几点:
——旅途出行携带足够的防寒衣物,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物品,并携带伞具。
——尽量保持衣物干燥,避免弄湿衣服,休息睡觉时,应注意保暖。
——尽量多吃高热量的食物,可起到御寒的作用;多喝热饮,有助保持体温。
——为防止冻伤,要经常观察皮肤,尤其是耳面部和手部等裸露部位,查看有无出现苍白、僵硬或失去知觉,并不时搓揉面部皮肤,伸展筋骨,活动手足。
——尽量停留在背风向阳的位置,不要穿过于紧身的衣裤,以免妨碍血液循环。
——裸手不要接触金属物体,寒冷季节这种物体表面温度很低,热传导很快,手接触易于冻伤。
——加强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防护。
——老年人耐寒能力差,旅途中应特别注意腿脚保暖,避免久坐,经常站立活动、跺脚、搓手等,促进血液循环。
2、冻伤后如何处置:
——尽量脱离低温环境,脱掉湿冷衣服、鞋袜和手套,换上干燥衣服和鞋袜。
——采取保温措施,补充食物能量。
——发生冻伤应立即用温水迅速复温,若不具备复温条件,亦不应采用错误的复温方法,如拍打、冷水浸泡、雪搓或火烤等。
健康提醒二:谨防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主要经空气传播,包括飞沫、尘埃、气溶胶等。
当前正值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由于天气寒冷人员聚集、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等原因,更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大家要及早做好科学防范。
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常通风、戴口罩、不聚集;加强营养、适度运动、充足休息;咳嗽或打喷嚏要捂住口鼻;保持居家环境清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接种疫苗。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均有相应疫苗,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尤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按需接种疫苗。
——隔离病患。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皮疹、腮腺肿大应及时救医,注意自我隔离,不要带病上班或上学。
健康提醒三:谨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以经水、食物传播为主,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临床表现有呕吐、腹痛、腹泻等。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伤寒、沙门菌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等。
如何预防: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注意开窗通风。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喝开水,吃熟食(特别是海鲜类),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若为群体性的,要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属地疾控机构报告。
健康提醒四: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家庭用煤炉、燃气不完全燃烧、煤气泄漏、燃气热水器故障等均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人体长期吸入或一次性吸入大量一氧化碳时,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胸闷气短、口唇呈樱桃红色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瞳孔缩小、抽搐、肺水肿、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等;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要引起警惕。
如何预防:
——安全使用家用设备。注意煤气、热水器等家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及保养,使用前后要查看是否有漏气现象,注意检查设备接连是否松脱、老化,防止漏气。
——注意通风。家用设备切勿安装于密闭环境或通风不良处,日常使用要注意空气流通。
健康提醒五:谨防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
雨雪天气道路湿滑,自驾出行时要提前检查车辆,如有必要采取相应防滑措施,降低车速,增加行车间距。外出行走时注意保暖,尽可能换上防滑鞋底,女性不要穿高跟鞋,遇结冰路面,减速慢行,谨防滑倒。如出现大雪或严重冰冻天气时,避免或减少外出活动。
健康提醒六: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关注自身身体状况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天气寒冷时身体会出现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粘度增高等一系列变化,增加了心、脑负荷,从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
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
——防寒保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做好保暖措施。外出活动尽量选择温度相对较高时段,雨雪天气尽量减少外出,随身携带好急救药物。
——加强监测。注意自身血压变化,加强血压监测,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