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南水丨好钢“喝上”好水

时间:2024-12-20 20:15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编者按: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广大受水区人民喝上丹江口水库甘甜清澈的好水,离不开蜿蜒北上的中线工程总干渠。这条气势恢宏的人工河,穿越崇山峻岭,跨过广袤平原,将源源不断的南水送往北方。10年前,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沿着1432公里的总干渠一路北上展开采访;10年后,十堰广播电视台策划开展“汉水九歌相约•‘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回访活动”,我们再走调水路,寻访当年的人和事,看看这一伟大工程给沿线带来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吴刚 赵翰祥 周贤林 朱江)十堰广播电视台“重走调水路”大型采访活动,今天走进河北省邯郸市,看看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清澈汉江水,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带来的生活、生产、生态之变。

邯郸市是记者们进入河北的第一站。10年前,曾经在邯郸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工作的郭彬剑是当年十堰广电记者进入河北采访的第一个人,10年后的河北回访之旅,也将从古城邯郸开启。

时隔十年,记者再次见到郭彬剑,他已经从当初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变成了如今的管理者。

360截图20241220191528900

郭彬剑在10年前的采访中介绍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设定人均水资源500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线,邯郸市人均水资源只有192立方米,每年超采地下水近4亿立方米,已导致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以每年0.5米和1.3米的速度下降,形成了2200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

360截图20241220191717780

谈及10年来的变化,河北水务有限公司邯郸管理处处长郭彬剑说,10年间,邯郸地区引水近26亿立方米,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邯郸市深层和浅层地下水位明显回升,地下漏斗范围明显缩小,市民切身感受到汉江水带来的环境变迁。

南水北调工程在邯郸市分两个部分。其中,调水干渠约80公里,配套水厂以上输水管道工程约426公里,共设6个分水口,供水范围包括邯郸市主城区和东部12个县(区)。市民们觉得“南水”水质好,水垢、杂质少,口感甘甜。

360截图20241220191925116

奔涌千里的“南水”,不仅为邯郸市带来了优质生活用水,更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多年来,钢铁业都是邯郸市的支柱产业,位于邯郸市永年区的河北永洋特钢集团,在使用南水后,不仅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提升了产品质量,每吨水的综合利用成本还降低了约1元。

360截图20241220191956300

河北永洋特钢集团动力厂厂长江彦军介绍,使用“南水”后,水质较地下水有了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钙镁离子含量,“南水”硬度比较低,换热器更不容易结垢,减少企业的处理费用,提高设备的运行周期。

360截图20241220192030661

河北永洋特钢集团精品重轨车间生产科长谢少杰说,重轨车间使用南水北调的水后,钢材的质量有明显提升。

360截图20241220191814116

通水十年来,邯郸市通过生态补水,城市水体也得到显著改善。被誉为邯郸人民母亲河的滏阳河,曾经因长期缺水,水质恶化。如今,滏阳河水波潋滟,鱼翔浅底,展开了一幅灵动鲜活的生态画卷。

邯郸市民弓好兴说:“我是古城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以前干旱时,滏阳河干枯过,现在水域面积不仅增大,还非常清澈,许多鸟儿也来到这里栖息。

360截图20241220192212397

可以说,正是源源不断的南水,滋养了邯郸市的万家灯火与百业兴旺。在河北水务公司邯郸管理处永年管理所,记者看到了一幅楹联

郭彬剑向记者解释到,因为水来自丹江口水库,为展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浩大和功德,所以上联为“荆楚引春潮千里凤鸣惊大禹”;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是明渠,通水后蔚为壮观,像一条巨龙蜿蜒北上,把这一渠清水从湖北丹江口送到河北,送到京津,下联则为“山河开画卷一条龙脉走安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来,累计向邯郸市供水约26亿立方米,惠及人口800多万。历史悠久的燕赵大地,在南水的润泽下,更加美丽多姿。

编辑:李亚光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