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以关键之力助推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时间:2025-09-26 21:05 来源:荆楚网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9月24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主持研究推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把塑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持续加力、久久为功,努力推动我省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这一决策不仅抓住了区域发展的关键命脉,更以“关键少数”的责任担当,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划定了“攻坚方向”,释放出以环境优势激活发展动能的强烈信号。

“一把手”挂帅,是打破营商环境建设“中梗阻”的关键一招。营商环境绝非简单的政策堆砌,而是地方治理能力的“全景展示”,即从政务服务的效率到执法监管的温度,从要素保障的力度到干部作风的实度,都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生存感”与“发展感”。以往,部分地区之所以出现政策“落地难”、企业“办事烦”等问题,核心就在于责任链条不够紧实。顶层部署层层传导中“缩水打折”,部门协作时因各自为政形成壁垒,最终导致好政策卡在“最后一公里”。将优化营商环境定为“一把手”工程,本质是让“关键少数”站到一线,亲自梳理企业诉求清单,亲自协调跨部门堵点问题,亲自督办政策兑现进度,以“一竿子插到底”的执行力,把“责任压力”转化为“落实动力”。如今全省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民间投资等指标的稳步增长,正是“一把手”带头抓、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印证。而要实现“近悦远来”的生态目标,更需“一把手”持续带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每一项优化举措都落到企业心坎上。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是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标尺”。经营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有活力,发展才有底气。王忠林在工作部署中反复强调“让企业轻装上阵”,正是抓住了营商环境建设的“根本落点”。对企业而言,拖欠账款可能让中小微企业陷入资金周转困境,税费与租金压力可能挤压创新研发空间,突发经营风险可能让长期投入付诸东流。这些“痛点”不解决,再华丽的政策蓝图也难以赢得企业信任。破解这些难题,不能停留在“口号式”帮扶,而需拿出精准举措。比如,针对成本压力,要深化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等政策,尤其要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租金减免”“贷款贴息”等帮扶方案;针对经营风险,要搭建“数据监测+预警处置”平台,通过用电、纳税、用工等指标变化,提前发现企业潜在危机并及时介入。唯有把企业的“心头事”当成“自家事”,用实实在在的解困成效,才能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坚定扎根湖北、深耕发展的信心。

深化改革创新,是营商环境保持“竞争力”的“动力源泉”。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次性攻坚”,而是“持续性升级”。随着市场需求变化、产业形态迭代,营商环境的标准也在不断抬高,若固守旧模式、沿用老办法,很容易从优势变成短板。王忠林提出的优化“政务、金融、执法、创新、宜居”五大环境,正是以改革思维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以创新手段提升服务效能的“系统方案”。比如,政务环境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不能只停留在“减少材料”,更要靠数字化赋能打破“数据孤岛”,让企业“一次申报、全程网办”;执法环境的规范,不能只强调“不扰企”,更要通过“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三张清单明确边界,让企业在公平环境中安心经营。唯有始终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强优势,才能让营商环境持续“升级迭代”,始终跟上企业发展需求与时代发展步伐。

营商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站”。全省各地既要以“一把手”工程的力度压实责任,也要以“企业满意”的标准校准方向,更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难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打造出“企业愿意来、来了留得住、留住能发展”的一流生态,让湖北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干事创业的高地,为中部地区崛起注入更坚实的湖北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汪陈琛(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武昌区司法局)

编辑:陈琦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